“十三五”期間我國積極發展鈦工業
鈦作為國家“十三五”新材料規劃確定的重點突破發展的稀有金屬材料,鈦已廣泛應用于國產大飛機、核電、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領域,并逐步進入石油化工、船舶制造、海水淡化、醫療器械、建筑裝飾及日常生活。“十三五”期間,一方面,隨著國產大型運輸機運20的正式列裝、ARJ21和C919產業化和國產化推進,我國航空工業和發動機制造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此外波音和空客飛機的大量結構件開始交由國內較大的航空制造商進行制造,我國航空產業的跨越式增長將帶動高端鈦產品需求的持續增長;另一方面,載人、無人潛水器實現產業化,將帶動深海油氣勘探、資源開發,海工裝備制造、海軍裝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將進一步推動
鈦產品的應用。
受國家重大工程拉動,我國鈦行業仍呈上行趨勢。鈦行業發展與全球經濟冷暖密切相關,至今經歷了3次繁榮期和3次蕭條期,3次繁榮期都始于經濟繁榮期,而3次蕭條期都始于全球經濟的低谷,體現出較強的周期性,這主要是因為鈦的重要下游應用領域多體現為強周期性行業。隨著全球經濟的弱勢復蘇,不同行業對高強輕質材料的需求不斷增長,對鈦產品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電力、醫療、化學和航空航天領域的增長將引領鈦行業的發展,在全球創造更多的需求。預計全球鈦材行業在2015~2020年復合年增長率將達到3%。
“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等,都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的重要核心部署,其中很多重大專項與鈦鋯鉿產業及鈦鋯鉿材料都密不可分。把鈦鋯鉿的發展融入政府重大專項中去,在促進產業升級的同時,促進產業提質增效。他強調,2016年國內運行的海綿
鈦產能為8.8萬噸,比前幾年減少3萬噸以上,不僅促使價格恢復性上漲,而且骨干企業的開工率也超過了90%,但市場的復蘇又使部分停產企業以及原有擴產計劃的企業開始產生產能擴張的沖動,在這種形勢下,他希望鈦鋯鉿分會通過預警機制,努力做好行業自律,防止海綿鈦產能盲目擴張的局面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