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鈦爐前守望二十七年,成為首位“中國鑄造大工匠”
2017年6月13日,中國上海,第十五屆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見證了中國鑄造行業技能人才的至高榮譽——“中國鑄造大工匠”的誕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陳小林喜獲首屆“中國鑄造大工匠”殊榮,并入選中國鑄造博物館名人堂。鑄造行業作為制造業的基礎,承擔著“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為在全行業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中國鑄造協會特舉辦2017“興業杯”中國首屆鑄造大工匠評選。經過層層選拔篩選,最終陳小林作為唯一的軍工企業員工,與來自全國其他省市的4名鑄造工人一起獲此殊榮。
鑄造,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學科,數千年來,無數的仁人志士沉醉于這火光交錯之中。俯下身,造型制殼,陰陽五行;抬眼望,鋼水奔流,
鈦花四濺。時至今日,古老的場景早已被明亮的廠房和成排的現代化設備所取代,傳統的鑄造人也完成了華麗轉身,成為了鑄造的守望者。在貴州的大山里,有這樣一個人,在鑄鈦爐前,守望了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前,他從學校畢業,成為了貴州大山里的一名鑄造工。二十七年來,他將冰冷的鈦錠變成滾燙的液體,又讓滾燙的液體鑄成形態各異的鑄件,最終裝進戰鷹的身體,翱翔藍天。他就是陳小林,航空工業所屬的貴州安吉航空精密鑄造有限責任公司精鑄鈦分廠鑄鈦班班長,高級技師,從事熔化澆注工作二十七年。作為航空鈦合金鑄造領域的領軍人,他參與了安吉精鑄承擔的所有重點型號飛機和發動機鑄件的研制和生產工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公司的一級危險點,他帶領的班組已經創造了連續十一年安全事故為零的傲人成績。
鈦合金在熔融狀態下很活潑,通常采用真空自耗電弧爐,因而使得熔化過程很難直接控制,鈦合金材料的熔化速度和金屬液的過熱度只有通過經驗掌控。陳小林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二十余年的鑄鈦爐操作經驗讓他通過觀察金屬液的顏色,就能比較準確掌握金屬液的溫度,通過控制電弧長短就可調整融化速度和過熱度,以此保證金屬液符合要求。陳小林常說,鑄鈦爐的電弧是最難控制的,由于很難直接觀察到電弧狀態,電極提升過快會導致熔化失敗,而電極提升過慢也會導致金屬液溫度不夠,熔化速度的控制只有通過面前的儀表細心掌控,不同的鈦錠必須對應不同的電流值,一個小差池不但可能導致熔化失敗,還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正是通過這樣不斷地摸索,不斷的嘗試,精益求精,方才造就了安吉精鑄公司
鈦合金鑄造如今的成就。
鑄造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以及如何高效使用設備都是一次次的創新。陳小林的鑄鈦班是材料消耗大戶,占分廠成本的近六成,降本增效成為重要課題之一。2016年,陳小林掀起了兩個行動,即:坩堝節約行動和消除缺陷行動。坩堝節約行動。2014年以前,鑄鈦爐坩堝每月需要更換一個,每年十多個的坩堝使用量使得公司必須投入30余萬元不斷購買新坩堝,且導致坩堝損壞的大部分為電弧擊穿漏水,而擊穿漏水正是導致設備發生爆炸的重要因素。為此,陳小林不斷總結,大膽探索,積極和大家及外廠專家進行多次探討,通過加裝穩弧線圈和屏蔽罩,不斷細化操作規程,采用階梯式增加電流的方式保持電弧的穩定。通過一年多的改進和固化,該操作方法已經普遍用于三臺鑄
鈦爐上,并取得顯著效果。近兩年,三臺鑄鈦爐沒有一臺因為偏弧導致坩堝擊穿報廢,為公司節約費用50余萬元,同時也將鑄鈦爐的安全系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消滅缺陷行動。去年7月份以來,某重點型號產品中介機匣因為內腔支板跑火導致批量報廢,造成重大損失。這次,陳小林又扛起了消滅缺陷行動的大旗。經過分析論證,跑火的主要因素為模殼強度不夠,在高速離心澆注的過程中出現裂紋而導致金屬液泄漏形成跑火,但是模殼強度過高又會造成打箱工序的工作量增加。他和技術室組成的聯合小組決定從離心轉速和模売焙燒溫度著手解決該問題。那會兒總是能看到陳小林每次開爐都拿個小本,不停地記錄著各項數據。經過不斷實驗、多次修改工藝方案,最終找到了更加合理的速度、溫度、強度配置,從而解決了該問題并優化了澆注工藝,使產品合格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日常工作中陳小林是個愛鉆研的人。長期以來,他認真按照公司“精密”“兩嚴”“五基”“減控編干”等要求開展工作。針對某型號模殼薄弱處容易跑火和漲殼的問題,常規的澆注方式是以沙箱為支撐點,利用角鐵、鋼板與工裝對模殼薄弱處進行加固,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受到外力影響,極易使模殼在沙箱中發生輕微的位移,從而使模殼加固處的支撐不能保證加固質量,致使澆注過程中極易發生漲殼、跑火等現象,造成不必要的產品報廢。他通過認真思考、反復比對后,提出利用角鐵、鋼板、鋼筋等工裝,通過焊接的方法先對模殼薄弱處進行加固,然后再將模殼放入沙箱中進行定位,有效解決了模殼漲殼、跑火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