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ecaao"><small id="ecaao"></small></rt>
<sup id="ecaao"></sup>
<rt id="ecaao"><small id="ecaao"></small></rt>
<sup id="ecaao"></sup>
<rt id="ecaao"><small id="ecaao"></small></rt>
<acronym id="ecaao"><small id="ecaao"></small></acronym>

新聞中心

我國第二臺4500米載人潛水器開始水池試驗

一提到載人潛水器,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蛟龍”號。2012年5月25日,我國首個國產4500米潛深載人潛水器耐壓殼在洛陽船舶材料研究所出廠。該球殼與“蛟龍”號所采用的耐壓殼尺寸相當,據悉,“蛟龍”號所采用的鈦合金耐壓殼為俄羅斯制造。由于鈦合金焊接工藝難度極高,俄羅斯在這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此前只有俄羅斯曾制造鈦合金耐壓殼的核潛艇。“蛟龍”號迎來首個國產化的同類型小兄弟。5月25日,我國首個4500米載人潛水器載人球殼,在中船重工725所出廠,4500米載人潛水器關鍵設備國產化邁出重要一步。記者在現場看到,出廠的球殼與“蛟龍”號球殼大小相當,直徑2.1米,并采用了相同的技術路徑,過程有點像“切、合西瓜”,即先用厚板分瓣沖壓成型,然后分瓣組裝、焊接成整球。從外觀看,比“蛟龍”號多了兩個觀察窗,由3個增加到了5個,最大的不同是使用了我國自主研制的Ti80鈦合金材料。Ti80是我國于1985年在美國Ti6211基礎上研制的深潛器用近α型鈦合金,具有中等強度、高韌、耐蝕、可焊性好等性能,已廣泛用于海洋領域。載人艙球殼是4500米載人潛水器上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4500米載人潛水器關鍵設備國產化的最重要環節。725所副所長王其紅說,面對這個目前我國規格最大、加工工藝技術集成度最高的鈦合金標志性裝備,工程人員仍是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則。在長達五年里,先制備出1/4球殼,半球殼,并對球殼如解剖麻雀般進一步研究,突破了Ti80大規格厚鈦板研制、球瓣成型、球瓣機加工、焊接、無損探測等關鍵技術研究。

近日獲悉2017年5月28日起,從中船重工702所的我國第二臺載人潛水器——4500米載人潛水器在該所專用測試水池開始全流程水池試驗。4500米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胡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海上試驗代價高昂,水池試驗是載人潛水器從陸地“走”向海洋的第一步,雖只是“泡”了個清水澡,實際卻起到“試車”作用,通過水池試驗將完成整個系統調試,為海上試驗做好全面技術準備。同時,這也是人員培訓的重要一步,潛水器維護人員要在此過程中不斷加強與潛水器的磨合。

“蛟龍”號已經載人深潛至7000米級海底,為什么還要研制4500米載人潛水器?胡震解釋說,隨著我國材料和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重要變化之一是國產化率大幅提升,整體國產化率超過90%,其核心部件全部國產化:用鋰電池替代了原來的銀鋅電池,電池可用次數從原來的50次增加到了500次;使用了我國自主研制的鈦合金材料,球殼擁有5個觀察窗,在海底視野更好,通過這臺潛水器,將培養我國載人深潛的后備力量。“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院士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4500米載人潛水器更像是一座橋梁,連接著“蛟龍”號和未來的萬米載人潛水器,不僅可滿足我國目前的勘探需求,還將為未來的萬米載人潛水器奠定基礎。據了解,4500米載人潛水器重20噸,長8米,高3.5米,寬3米,一次可供3人下潛。胡震表示,按照計劃,4500米載人潛水器將在7月海試,預計年底交付中國科學院。

導航欄目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電 話:13629178584,0917-3417552

手 機:13629178584(微信同號)

傳 真:0917-3417552

郵 箱:bjlhty@163.com

地 址:寶雞市下馬營旭光工業園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關閉
二維碼
家庭乱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