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綿鈦價格和鈦材價格上漲分析
5月6日,金達股份、遵義鈦業、雙瑞萬基、攀鋼海綿鈦、寶鈦華神等國內主要
海綿鈦企業異口同聲:海綿鈦價格上調2000元/噸,0級、一級分別為7.1萬元/噸和7萬元/噸。緊接著,5月20日,寶雞鈦業宣布
鈦材價格上調10%。隨后,南方北方的四氯化鈦同時上調價格,中星電子的四氯化鈦價格達到8500元/噸。高鈦渣、金紅石也紛紛上調價格。今天,雙瑞萬基海綿鈦價格上調3000元/噸。海綿鈦價格正在向7.5萬元/噸逼近。高鈦渣、金紅石、鎂錠等原材料相繼漲價,尤其是四氯化鈦價格從2018年以來一路"高歌猛進″,倒逼海綿鈦不得不漲價。原材料漲價的原因,表面看是因為環保督察導致生產受影響,四氯化鈦產量下降出現"物以稀為貴″,成為賣方市場。實則應該是鈦行業自身環保工作不到位,或者環保設施成擺設,經不起環保督察的檢查,生產無法實現滿負荷運行。四氯化鈦供應成了海綿鈦生產的"瓶頸″,加之又漲價,從這個角度講,原材料漲價引發海綿鈦漲價順理成章。今后,"藍天行動″的環保督察會成為常態化,短時期內改變不了四氯化鈦短缺漲價的局面,作為海綿鈦企業要有這個合理判斷。不管是四氯化鈦漲價還是海綿鈦價格上調,最受益的應該是全流程企業雙瑞萬基、攀鋼海綿鈦。尤其是攀鋼海綿鈦打通了全流程生產工藝,展現了其從鈦礦到海綿鈦一條線生產的優勢。"漲價+環保督察″成就了攀鋼海綿鈦的發展,未來,攀鋼海綿鈦的資源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通過調研
鈦的應用領域在逐步拓寬,盡管剛性需求量不大,但需求的剛性增長事實已經存在。化工用鈦的占比在減少,航空、航海、軍用、民用的占比卻在增加。5月20日,寶雞鈦業鈦材上漲10%就是下游剛需的一種表現形式。上游原材料在漲,下游鈦材在漲,中游海綿鈦漲價自然也是符合邏輯的。
國際大環境動蕩,軍工用鈦增加也將成為一種常態。6月初出現的神秘天象,火箭軍、人民海軍微博呼應,加入互動,這之中告訴我們鈦在其它領域的剛需已經存在。昨天,原中國稀有稀土集團的一位老領導在記者微信留言:要打仗,鈦漲價!
那為什么說7.5萬元/噸海綿鈦是2019年的價格中軸線,向下是成交線,向上是報價線,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海綿鈦企業已經出現增產現象,比如今年遵義鈦業產量明顯高于上年,攀鋼海綿鈦、雙瑞萬基繼續在第一第二的位置上實施增產計劃。雙瑞萬基、攀鋼海綿鈦還擁有全流程優勢。北方幾家民營企業在目前的價格下利潤優于國企,自然擴產欲望也很強烈。當擴產成為現實后,海綿鈦價格再漲的空間就封死了。
二是新疆哈密、佰利聯收購云南新立、金川海綿鈦欲在產或欲復產,目前這三家企業的海綿鈦項目對整個市場沒有任何影響。他們的海綿鈦產品要投入市場,擠占現有的市場,至少2019年還很難。但是,倘若海綿鈦價格漲得過快,有利可圖,就有可能刺激三家企業加速投入資金組織海綿鈦的生產,這個時候三家企業的海綿鈦才會影響市場。所以,今年海綿鈦價格自然會在7.5萬元/噸上下波動。
海綿鈦及鈦錠作為戰略物資,國家收儲了上萬噸。如果海綿鈦價格和
鈦材價格繼續上漲,國家會用儲備產品平抑市場。況且一些儲備的海綿鈦時間長了質量下降,也需要在價格不錯時投放市場,等待價格下跌時重新收儲,既可調節市場價格又可儲備優質海綿鈦產品。因此,海綿鈦的上漲空間已經不大了。
鈦的狂熱已經一去不復返。本世初海綿鈦從4萬多元一噸漲到二三十萬元一噸,那是因為當時年產只有兩千噸左右,而市場需求上萬噸,價格漲六、七倍也是有價無市。如今不同了,實際產量已經是當初的35倍以上,還有5萬噸以上的產能沒有釋放出來,因而制約了價格再往上漲的空間。
基于以上原因,建議現有的海綿鈦企業漲價悠著點!擴產悠著點!欲啟動生產海綿鈦的企業悠著點!不要漲了一時的價格,擴了一時的產能,導致市場飽滿過剩,讓2018、2019剛剛好起來的鈦市場價格又在2020年進入寒冬。上一輪市場沒有好幾年,寒冬卻熬了10年。建議警示漲價,小心擴產,不要再"重復昨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