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鈦合金及記憶鈦合金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醫用材料之一
醫用金屬材料也被稱為外科植入金屬材料,主要用于診斷、治療,以及替換人體中的組織或增進其功能。近20年來,雖然金屬醫用材料相對于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以及雜化和衍生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的發展緩慢,但其具有高的強度、良好的韌性及抗彎曲疲勞強度、優異的加工性能等許多其它幾類醫用材料不可替代的優良性能,是臨床應用中最廣泛的承力植入材料。尤其隨著金屬3D打印技術的發展,金屬醫用材料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最重要的應用有:骨折內固定板、螺釘、人工關節和牙根種植體等。臨床應用的醫用金屬材料主要有不銹鋼、鈷合金、
鈦合金、形狀記憶合金、貴金屬以及純金屬鉭、鈮、鋯等。
醫用
鈦合金(Ti-based- Alloy as Biomedical Material)是目前已知的生物親和性最好的金屬之一,上世紀40年代以來,鈦和鈦合金逐漸在臨床醫學中獲得應用。1951年,人類開始用純鈦制作接骨板和骨螺釘。20世紀70年代中期,鈦及鈦合金開始獲得廣泛的醫學應用,成為最有發展前景的醫用材料之一。目前,鈦和鈦合金主要應用于整形外科,尤其是四肢骨和顱骨整復,被用以制作各種骨折內固定器械、人工關節、頭蓋骨和硬膜、人工心臟瓣膜、齒、牙床、托環和牙冠。其中,醫用應用最多的鈦合金是TC4(Ti-6A1-4V),該合金在室溫下具有а十β兩相混合組織,通過固溶處理和時效處理,可使其強度等力學性能顯著提高。
鈦及鈦合金的密度在4.5g/cm3左右,幾乎僅為不銹鋼和鈷合金的一半,密度接近人體硬組織,且其生物相容性、耐腐蝕性和抗疲勞性能都優于不銹鋼和鈷合金,是目前最佳的金屬醫用材料。鈦及鈦合金與人體的親和性,源于植入后其表面致密的氧化鈦(TiO2)鈍化膜具有誘導體液中鈣、磷離子沉積生成磷灰石的能力,表現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和骨結合能力,尤其適合于骨內埋植。鈦及鈦合金缺點是硬度較低,耐磨性差。若磨損發生,首先導致氧化膜破壞,隨后磨損的顆粒腐蝕產物進人體組織,尤其是Ti-6A1-4V合金中含有毒性的釩(V)可導致植入物的失效。為了改善鈦及鈦合金的耐磨性能,可對鈦及鈦合金制品表面進行高溫離子氨化或離子注入技術處理,強化其表面耐磨性。近年來,開發出的一些新型鈦合金(主要是β型合金),都注重減少了對人體有一定危害的元素,例如V和Al, 有效地改善了鈦合金的生物相容性。
醫用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as Biomedical Material)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并很快得到了廣泛應用。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形狀記憶合金主要有鎳鈦形狀記憶合金。醫用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的形狀記憶恢復溫度為36±2℃,符合人體溫度在臨床上表現出與鈦合金相當的生物相容性。但由于鎳鈦記憶合金中含有大量的鎳元素,如果表面處理不當,則其中的鎳離子可能向周圍組織擴散滲透,引起細胞和組織壞死。醫用形狀記憶合金主要用于整形外科和口腔科,
鎳鈦記憶合金應用最好的例子是自膨脹支架,特別是心血管支架。